前 言
随着云南省花卉业的不断发展,种植水平也随之提高,销售渠道进一步拓展,我省花卉受到了全国乃至世界的广泛关注。我省利用得天独厚的气候和资源优势,经过产业内各方的共同努力,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花卉已成为云南省的一张名片。
长期以来,云南省花卉交易方式一直沿用传统、落后的“对手交易”,交易时间长,交易效率低,在交易中无成熟的质量体系,花卉质量得不到保障,已经不能适应日益扩大的国内外市场对质量的要求。2002年12月20日,在国务院、云南省政府及联合国国际贸易中心的支持下,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有限公正式运营。经过12年来的不懈努力,形成了成熟的质量标准体系,得到了业内外的认可。
我省鲜切花大部分由分散的农户种植,家庭式的经营,花卉生产者的产品质量意识低,不重视采后处理的规范操作,特别是内在品质方面意识更是薄弱,导致在运输和流通环节中,鲜切花质量严重下降,损失较大,在终端瓶插时间短,影响了云南省鲜切花产品的整体形象。
随着花卉的发展,云南省内一些花卉企业已经意识到采后处理对花卉质量的重要性,开始规范采后处理的细节,而且价格上有了明显优势,逐级形成了品牌效益,因此普及和推广鲜切花采后处理技术基础理论和操作方法利于提高花卉质量。本操作规范了种植者从采收、预冷、分拣、包装、短运等的操作规范。
第一部分 理论知识
采后处理以达到两方面的目的,一是保证最佳的外在质量(观赏价值),二是尽可能的保证内在质量(瓶插时间),规范的采后处理就是要采取必要的方法和措施保证达成以上两个目的。
影响鲜切花采后外在质量变化因素主要有:采收、分拣、包装。
影响鲜切花采后内在质量变化因素主要是生理变化,采后生理变化和环境因素影响其内在质量。
第二部分 采后流程规范---仅供参考
中文名:玫瑰
英文名:rose
科:蔷薇科
采收时间
选择在气温稍低的清晨或傍晚采收,避免气温较高时间段采收。
采收
用剪刀进行采收,剪刀、插花器皿和水尽可能清洁,剪刀和器皿最好每次使用前都进行消毒处理,采后的玫瑰尽快的抽入清水(每天进行更换),由于以花头整齐,所以建议容器中多放水。并且在容器上方加上遮雨和遮阳的设备。如无及时插水条件的,可以捆扎后运输到加工中心插水,时间控制在20分钟内。
采后用水要求
采后的用水要求清洁干净,最好使用自来水,如无条件使用的则要对水进行必要的过滤或净化处理。
采收成熟度
销售的成熟度以2度为最适宜,也可根据客户的要求和季节采收。采收时结合货品的上市销售时间作一定的调整。
预冷处理
采后的玫瑰放入冷库进行预冷处理,去除田间热后进行分拣。
分拣
打刺:去除基部10—15cm的叶片和刺,首先除去茎基部10—15cm的叶片,尽可能的避免对茎杆部位的损伤。
茎的分拣
分级原则为“均匀一致”包括长度、粗度。在进行分级中尽可能的减少花头的损伤,在操作台上加泡沫条或软的物件,减少玫瑰花头与桌子的磨擦。
花头分拣
对花头部分进行分级,按花头大小、着色和成熟度的不同分开。尽可能的把“均匀”的分为一类。
摆放
将分拣好的花以20枝为一扎交叉摆放。
包装
一般要求20枝为一扎,将挑选好的20枝花用瓦楞纸包裹,可根据花头的大小和客户要求选择双层包装或齐头包装。双层包装无网彩色玫瑰上层15枝,下层5枝;有网玫瑰如卡罗拉、影星、黑魔术上层12枝,下层8枝。上层花托与下层花头的距离﹤5cm,以不接触为佳。包装时注意花头离瓦楞纸边缘5--7cm,可起到保护花头的作用。
粘贴标识
在每扎玫瑰的瓦楞纸上粘贴标识,标识上有:供货商名称、供货商代码。
茎基部减齐
用剪子或铡刀将同一扎花的茎基部剪齐,同一扎中茎长度的差异﹤2-3cm,整齐为最佳。
长度测量
错头包装的玫瑰以下层花头至花茎基部的距离为测量依据,齐头包装的的玫瑰以花头至花茎基部的距离为测量依据,测量结果以5cm为进制标注在瓦楞纸上。
保鲜处理
包装后的玫瑰立即进行插水,进行保鲜处理。
填写交货单据
按KIFA的要求每批次填写一张交货单据;填写内容包括:供货商名称、供货代码、供货品种、数量(扎)、长度等。
运输
首先要预防脱水;其次要注意保护切花,避免或减少机械损伤,并保持包装物的干净和规范。